我们首度在台南文鼎留声博物馆举办讲座,带着Muro Box与热爱音乐与机械的朋友们相见,分享九年创业历程、技术挑战与我们坚持走到今天的信念。
本篇活动回顾中有纪录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来宾,还有从观赏文鼎留声博物馆内的馆藏所学到的知识。


感谢馆员俪龄的专业讲解,让我们即使只有空档半小时也能快速浏览一下两百年前的大型机械式音乐盒。
准备智慧音乐盒的现场三台样品机展示过程中,文鼎的工作人员很细心地询问我们的需求与协助场地布置,还主动协助帮忙摄影拍照记录本次活动过程,感谢他们的协助让活动能顺利进行。
感谢文鼎留声博物馆的前任馆长 Jerry,他为人低调亲和,知道我们在简报内提到唱盘音乐盒与留声机等早期自动演奏乐器的发展历程,还主动拿出一台馆藏的唱盘式音乐盒给大家听看看。 (可惜当天大家专心聆听,听得入神忘了拍照录影纪录)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将Muro Box与收藏等级古典音乐盒直接做比较。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的是古典音乐盒的音量竟然大到强压场边聊天的声音。印象中在台中现代音乐铃博物馆看到日本Nedic 品牌的音乐盒,在音量上就没有如此明显。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音量大小差别的根源到底是共鸣箱还是音梳?日本品牌音乐盒应该是选择性的降低音量,那声音大小背后需求的逻辑到底为何?这次契机,也让我们决定要在未来 Muro Box 机种的音量上做出改变。

上半场由共同创办人 蔡筱晨主讲:音乐盒大解密
我从音乐盒的历史演进谈起,带大家了解传统机械式音乐盒如何从西方传到东方,再发展出在台湾的产业样貌。我也拆解了音乐盒机芯的构造,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零件的设计巧思,以及掌握音乐铃决定旋律与速度的核心原理。
下半场 Muro Box 发明人冯振祥主讲:智慧音乐盒的创业历程
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做音乐盒?」「可不可以直接请工厂帮做就好?」这场讲座,我们讲出那些从未对外公开的经历——包括接案工程师的临时失联、设计公司开出让人退缩的预算、甚至亲自拜访木工厂被冷淡对待的心酸……每一次困境、每一个错误,我们都咬牙走过。
感谢远道而来与我们结缘的朋友们
感谢远从台北、台中、高雄专程南下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热情、好奇与提问,让我们觉得这趟南下之旅别具意义。
有一对祖母与孙子远从台中特地搭火车来台南参加Muro Box实体试听会活动,线上报名前张先生就告诉我们将带一位视障老人同行,我们也很好奇他们找到我们的原因,原来是希望找一个复古风的乐器,演奏指定曲目给80岁的长辈祝寿。他有事先告知希望能让会开始健忘或轻度失能的老媪自行操作的简易操作特性,也希望可以调整大小声音量(长辈重听)等等。
也有一位黄先生来自高雄左营,特地骑车不畏烈日赶来台南参加本次讲座,他说自己很多年以前就在网路上看过我们的产品资讯很好奇,今天终于有机会在南部活动现场亲眼目睹智慧音乐盒的演奏,所以早早就在场上等候也跟我们询问了很多产品操作细节。
还有一组很早到现场的银发夫妻,他们不远千里从台北搭车来台南参加活动,是因为希望将爸爸生前创作的许多吉他歌曲,能用我们的智慧音乐盒编曲后反覆聆听,满足他们不会演奏乐器但是想重温这些温暖的回忆的需求。原来他们是台湾吉他前辈-吕昭炫老师的儿子与媳妇。


也特别感谢文鼎留声博物馆的馆长与营运团队,让我们在演讲空档获得珍贵导览,深入了解各式留声机的构造与共鸣设计。这些观察将成为我们未来开发更具音色表现力的音乐盒产品的重要灵感。
如果你错过了本活动,没关系,我们诚挚邀请你日后有空来我们新北三重办公室喝茶,看看我们的产品原型,聊聊更多还没说完的音乐盒故事,以及这段从「为自己圆梦」,到「帮别人圆梦」的创业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