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乐器:智慧音乐盒Muro Box
我用它的App编曲了上百首歌!(
中国台湾)
陈彦廷
命定的乐器:智慧音乐盒Muro Box
我用它的App编曲了上百首歌!(
中国台湾)
陈彦廷
为何Muro Box 团队想邀请彦廷分享他的故事?
彦廷是Muro Box App上公开分享最多知名曲目的创作者,因此才有这次特别访问。
截至2025/09/25,他公开的134首歌曲(N20版本的歌曲105首,N40版本的歌曲34首),有包含中英日韩文的歌曲,有电影/动漫主题曲,电视剧/音乐剧曲目,横跨经典华语/英文老歌与年轻学生近日爱听的网路名曲。
彦廷也常回应在他的APP曲目底下留言求歌的粉丝,只要粉丝点的歌曲他自己本人也够喜欢也对旋律有共鸣熟悉感,他很乐意抽空编曲的喔!
哈啰各位好叮友,我是彦廷,音乐盒资历至今(2025年9月)已经3.5年,这些年多以来,喜欢打打曲子上架让大家点来播,然后在使用者社团发文聊我打的歌。身为一个不算资深但很忠实的使用者,很高兴接到MuroBox的邀请,来回答一系列问题,分享我的使用者心得故事。
我不是学音乐的,但我很喜欢音乐。在接触音乐盒之前,大概就跟很多中国台湾小朋友一样,音乐就是当做才艺课学兴趣的。小时候在朱宗庆打击乐玩得很开心,大一点之后学过一点钢琴但没继续勤练,然后在继续升学的青春年少练了点吉他,中间偶尔有加入音乐性社团的经验,也认真的唱了几年合唱,算是那种爱听音乐,能唱点歌,但没有拿得上台面的乐器的隐性音乐人。
因为相对音准,Muro Box 成为我的命定乐器
好在我的耳朵还算灵敏,音准满好的——但也没那么好,我是配备相对音准(注1)、同时内建C大调首调唱名(注2)的人。相较于绝对音准人听到一个音可以准确的说出音高、是哪个音,相对音准人如我,则是听到同一个乐句移调到别的key之后还会觉得是同一个乐句;C大调首调唱名则会让我听到什么调都自动对齐do,都是用C大调的唱名去理解旋律,不管听什么调都像C大调。
举个例子来说,周杰伦《晴天》那句re sol sol si do si la sol la si si si si la si la sol(DGGBCBAGABBBBABAG)在我听来就会变成sol do do me fa me re do re me me me me re me re do(GCCEFEDCDEEEEDEDC)。这真是很不利于学音乐的先天条件,要听音乐认旋律很快,但不可能深入学音乐。
(注1:绝对音感:是分辨并且重现音高的能力,而相对音感则是分辨不同音高之间的能力。
(注2:首调唱名法:将当前调的主音唱成do。相对应的是「固定唱名法」:用绝对音高来唱所有的音符。
以周杰伦《晴天》为例
好在我也不是靠这个吃饭,这样的「缺陷」没有影响我的生活,就这样我一路长大,最后来到雾峰工作。因为天性喜欢往外跑,所以很快就在工作之余的田间小路巡礼时,发现了雾峰协樱公司的「现代音乐铃博物馆」,也在卖场部发现了一台有趣的机器:Muro Box,算是我与这台神奇八音盒的第一次接触。
这台机器用app控制,可以汇入midi档或是用内建的打谱介面编辑自己的曲子,谱面不是五线谱,而是像纸带音乐盒一样的格子纸条,由左至右卷轴展开,点上没有长短差别的符点,等于是在时间轴上按时打点控制节拍。
机器先天限制20音,而且都是键盘上的白键,涵盖的音域基本上就是C大调从中央do算起的上中下各一个八度略少一点,不算广但够用来容纳许多常用的旋律,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黑键,几乎是为C大调量身定做的乐器。
C大调⋯⋯我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关键字?哎唷不错这个好,根本是我命定的乐器嘛,而且还不用自己演奏,把编曲慢慢磨好再发表,不受演奏手残的限制,活到三十五岁终于发现自己可以发挥的舞台了!于是我与Muro Box一拍即合,开始了打谱创作的音乐小生涯。
在大量改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手法
我都是打现有的歌,只是发挥认旋律的能力,再搭配内建转C大调的功能,所以我可以很自然的把不同音调的曲子转成C大调,再打出来变成音乐盒谱面,打的都是别人的曲子,作曲不是我。但又因为音乐盒的各种条件限制,所以在呈现时常常需要剪接、改编,选择适合风格的伴奏方式,或是使用一些手法去微调,让曲子能顺利相容于音乐盒的演奏,有时一首歌被调整后,已是以不同面貌出场,应该也算一种创作。
我选歌的范围满广的,华语台语英日韩、电影动画古典乐,都有沾到,还有一些本来带有恶趣味性质的广告歌、路边旋律则以练习曲的方式来收录。趁着最近我的第一百首编曲公开上架,来分享一些自己选歌的方法与心得。
我检查一首歌「能不能被打成音乐盒」有几个固定步骤:
1. 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转成C大调,有没有黑键
2. 转成C大调之后,有没有超出20音的范围
3. 有没有同一个音连打超出机械运作限制
4. 有没有太多乐句没有音高,只以纯节奏表现
5. 对这首曲子有没有爱
用耳朵酝酿编曲能量,用时间沉淀创作灵感
当然上述这只是原则,有些符合的歌也不一定好打,有些不符合的歌,经过了尝试之后也会找到突破的点,最后完工上架的。我也曾打过没那么有爱的歌,但也证实了只要给够时间,一次一点慢慢磨,还是可以把曲子完成。
另一方面,打音乐盒作为兴趣,也是需要找出有效率的方法才能增加产量。刚开始打音乐盒时,自然是从最喜欢、最反射跳出的曲子,但这几首曲子打完之后,开始偶尔会发现「我想打谱但不知道要打哪首」,更常出现的状况则是「我上次听到一首可以打但我忘了是哪一首」。
因此,我的KKBOX多出了一个「音乐盒」播放清单,平常把觉得可以打的歌加到这个资料夹中,想到就加,开车上班时就听这个资料夹,觉得哪一首够熟够有感觉,就可以开工。听熟了再打对打谱很有帮助,而打到一半也时常会需要回头听听原曲对照一下。
编曲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常会有卡关的时候,而有时灵感大爆发的曲子从天而降,插队进入了施工清单前面,所以曲子上架的顺序通常不是它们开案的顺序。这些落在施工清单后方,随着时间越埋越深的曲子,有些久久之后重听一次,会有如茅塞顿开一样,突然知道怎么打了;有些则是沉淀一段时间后才突然听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编曲的同时,也很需要每施工一段就回头听听成品长什么样子。
总结来说,其实打谱最重要的可能是耳朵,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从选歌、编曲到上架分享
我热爱每一个创作环节
打完上架之后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环节,Muro Box的App经过不断的精进,除了每首曲子可以选择缩图上传之外,现在所选的缩图,同时也会成为曲子在播放介面的背板图。为自己努力打的曲子选图上传,就像是帮自己小孩配好穿搭出席重要场合一样,令人雀跃又开心。新歌上架之后在使用者社团发文分享打歌的心得、谈谈技术上的困难与突破、聊聊自己所选的曲子,则又是另一种趣味了。
Muro Box 编曲融入我的家庭生活
从接触Muro Box至今,这台机器成了我生活平常使用零碎时间很好的方式,因为工作的性质有时须包含长短不一的等待,它填上了我中间的空白。而随着音乐盒进入我的生活,它也为我的家庭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生日快乐歌;孩子不时会来看看我在打什么歌,偶尔会点歌要我打;最幸运的是,我太太音乐程度很好,在这方面俨然是我可以请教的对象!
太太(音乐老师)会偶尔协助我听懂原曲、拆解比较困难复杂的部份,帮助我度过编曲上遇到困难的地方;我的孩子最大的十岁,或许在一两年内等她开始使用智慧型手机之后,我再来跟她分享这个乐趣吧。我太太曾有希望我编的曲子,但我并非每首都有达成,自己也够喜欢才会打,目前打给太太的曲子有《那女孩对我说》、《追光者》这两首。
为何决定多买一台N40音乐盒?
我对N40最大且唯一的期待就是,可以让我开始编一些本来没有办法在N20上面呈现的歌曲,而N40也确实满足了这个期待。因为黑键的加入,可以表现出原本N20无法做到的半音音程,不需要每一首歌都移调到C大调,以及可以在同一首曲子里面做出转调。因为以上的原因,我完全不犹豫升级到N40。
购买N40音乐盒的考虑过程
我最在意的特色是音域的拓展,但也有两件事我跟音域一样在意:「连续音的极限是否还是在120bpm?」以及「连续音有变稳定了吗?」。在意这些是因为,这个特性会决定某些曲子能不能被编出来,换句话说,我比较在意N40可以把我们带到多远的地方,而不是N40可以把那些已经做得到的事变得多漂亮。
N40音乐盒的开箱第一印象
时隔这么久,我对开箱N40的印象是「这真是收纳爱好者的ASMR*」。产品安放在包装中用恰到好处的缓冲材料吻合得刚刚好,以至于打开拉出时还会有一点气密感,在这个年代有人愿意把成本花在这上面,作为消费者是非常感谢的。另外当我看到纸箱的八个端角上面覆盖有防撞塑胶片之后,就觉得非常放心,知道里面的共鸣箱有被妥善保护到!
(*备注:ASMR 是「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缩写,中文常翻作「自发性感官愉悦感」。)
智慧音乐盒Muro Box-N40的专属共鸣箱有针对收纳完整音乐盒机台与所有配件设计,整体防撞强度与节省包裹体积的设计都很用心。
智慧音乐盒Muro Box-N40的专属共鸣箱有针对收纳完整音乐盒机台与所有配件设计,整体防撞强度与节省包裹体积的设计都很用心。
智慧音乐盒Muro Box-N40的专属共鸣箱有针对收纳完整音乐盒机台与所有配件设计,整体防撞强度与节省包裹体积的设计都很用心。
智慧音乐盒Muro Box-N40的专属共鸣箱有针对收纳完整音乐盒机台与所有配件设计,整体防撞强度与节省包裹体积的设计都很用心。
比较N20与N40音乐盒的演奏效果与感受
我觉得从N20到N40,不管是音质还是共鸣,都不是提升,而是走进另一个不同的方向。可能是因为底座质量(mass! 不是quality!!!)较大,所以就像大钟跟小钟的差别一样,小钟(N20)声音清脆但缺共鸣,大钟(N40)沉稳饱满但不够明亮。至于共鸣,我感受到的差别可能描述起来比较抽象,但同一个音在N40不管是哪个版本上,都会比N20听起来更「远」一点。
使用共鸣箱后,听起来的感觉
我平常播放音乐盒都是放在共鸣箱上面的,共鸣箱体放大之后同样的音发出的共鸣似乎会持续比较久,在很安静的空间可以听得出尾韵低回持久的效果,但如果环境比较吵杂的话,可能反而会觉得「被吃掉」。
至于材质上的差异,我自己的感受是硬质相思木比斑马木能维持更长时间的共鸣,如果利用这个特性,能让根音能做出「持」的效果,而不会只是一个点而已;缺点是如果演奏比较密集的音,共鸣持久反而会让音糊在一起,但这个差别在低音部比较明显。因此如果我想要聆听低音音符很多的曲子,我会把共鸣箱拿掉。
虽然我家里有N20与N40两台很棒的音乐盒,但我其实不常在家聆听。我最常坐下来好好听音乐盒的情境是有刚打好的曲子,便会在终于回家、太太孩子都睡了的深夜,关起书房门听听看自己的曲子在音乐盒上面播放的效果。
Muro Box 团队很贴心设计了让家中有两台音乐盒的客户,可以从APP内切换目前要控制哪一台音乐盒演奏的设计,我最近才发现有此功能,欢迎看这篇网志了解切换方式。 🙂
欢迎来试听看我用Muro Box APP的编曲成果
点选以下歌名超连结,即可从新网页视窗听到与看到我在Muro Box App编曲成果,很酷吧!
中文歌:
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40音版编曲)
韦礼安-如果可以 (40音版编曲)
告五人-爱在夏天 (40音版编曲)
英文歌: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40音编曲)
Queen: 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亚狂想曲 (40音编曲)
Beatles: Yesterday (40音编曲)
日文歌:
宇多田光-First Love (20音编曲)
残酷天使 (20音编曲)
手纸~ (40音编曲)
中岛美嘉-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40音编曲)
Muro Box In Youtube
10:03
10:03
10:03
10:03
10:03
First Love (早期創作的驚喜)
我應該是從2022年開始接觸MuroBox的,那時的平台環境跟現在不太一樣,如果是在2023年以後才加入MuroBox的朋友,面對現在百花齊放、週更日更的曲庫,可能不太容易想像以前的曲庫長什麼樣子:新曲目出現的速度幾乎是用月在算的,然後一個編曲者只要能累積超過十首以上的好作品,就有機會霸佔熱門榜單全頁面!那真是個土壤還沒這麼肥沃的階段,而當時的官方曲目也比較保守一點,除了客製接單的編曲比較會出現流行歌、非傳統音樂盒常見曲目之外,比較有水準的作品通常都是那些你會在音樂盒店鋪聽到的既有曲目。
我剛開始接觸MuroBox時也是很保守的,不太敢編很跨界的曲子,但不久後就開始不安分了,想要利用程式控制音樂盒的特性,來製造一些原本不太可能出現在音樂盒上的東西,於是選曲的方向開始轉往「不太像音樂盒」的曲子,反正只要打得好就會變成「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經過了幾首流行歌曲的嘗試之後,決定選一首經典但從來沒有在音樂盒上出現過的流行歌:宇多田光First Love。
差不多是這個時候學會了在APP編曲介面中「微挪一小格」音符的功能,所以開始可以做出刷和弦的效果了,也是這首歌的前奏能夠複刻出原曲風味的關鍵技術突破。這首歌從小聽到大,從來不會覺得退流行,很耐聽,雖然N20無法讓我實現升key的編曲,但是稍微trim過一下,作為音樂盒作品反而剛剛好,連我自己聽了都覺得很滿意。這也是我第一首Hit,播放次數跟收藏次數都不錯,但很奇怪的是都沒有留言(笑),希望如果有同好對這首歌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讓我知道!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产品稳定性与售后服务
或许是因为机械构造的成熟,从N20到N40的音乐盒都非常稳定耐用。客服非常好,因为是台湾厂商,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障碍。真的要说遇到什么问题,大概就是App在iPad mini上面偶尔会遇到闪退,所以需要养成打谱随时存档的习惯,除此之外,目前没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希望APP可以持续优化的小建议
我希望之后可以考虑针对大尺寸的平板电脑开发App介面,因为现在的App是针对iPhone的尺寸在开发的,而到了iPad这种产品上面,则是使用单纯的放大功能,这样很可惜,因为没办法善用大萤幕的功能,横向让谱面一次可以呈现的小节数更多、直向让40个音的高低音可以不用反覆上下滑动,在编曲时能够一目尽收谱面的音群,对于编曲时的平衡会很有帮助。
另外也希望可以有朝一日出现「输出谱面PDF档」的功能,让我们编好的谱面可以真的印成纸带,或许可以拿去一些古董机上面操作! (备注:此新功能已应客户许愿开发完成上线!欢迎阅读本篇操作说明)
我为何热爱编曲,却没成为音乐人?
我特别想分享一些「没有成为音乐人」的心情。相信台湾学过音乐的人很多,但最后能够演奏的人却很少,其实学音乐不难,但学好很难,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跟耐心反覆练习克服学习曲线。
但是部分家长把学音乐当成一种陶冶、培养兴趣,甚至是作为升学履历当中的才艺去「投资」,如果真的有孩子学出兴趣也练得很好、愿意练习,结果父母通常反而是更担心的,因为不希望孩子花那么多时间在「兴趣」上面,更不希望孩子走这条路,这种东西是拿来加加分,玩玩就好。在广大的学音乐儿童当中,真正喜欢又能够得到支持,把音乐当成专业去长期培养的孩子,其实少之又少。
因此在台湾学音乐,中断的原因最常见的通常有两种,一是家人只希望你点到为止,二是自己不愿意反覆练习克服学习曲线。而我呢?如果期待听到什么家庭革命、怀才不得续、被XX耽误的音乐家之类的故事,恐怕得失望了,因为其实我两种都有:国中的我,说不想练钢琴、不想再学的时候,基本上是父子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我不是没音乐天分,是没下定决心花时间练习
虽然在那之后我也没有完全断绝音乐的接触,但我都是换一个乐器,摸几下很快就上手,却都没有继续练到很专精。这终究是因为,一个乐器要到可以公开演奏、曲随心转的程度,需要的是持续不间断的大量练习。
我有耳朵、音准、或许还有合声脑,还有稍高于常人的音乐性,但是终究没有去把它们磨到更高的境界。
合唱团算是对我的先天条件来说最好的归属,最后唱了几年合唱团,在进医院之后,就真正再没有正式的音乐活动,留下的却是清楚记得,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劝你「那个只是兴趣而已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上面」,毕竟我们是吃着责任优先的教条长大的。
再说音乐演奏与练习这件事,四个分开计算的三十分钟,跟一段连续两小时的意义并不一样,而坚持每天两小时,跟一周一次大半天,意义也不一样。
你所看到那些所谓「多年后再次拿起乐器」还可以侃侃而弹,琅琅上手的,一定是小时候真的有下够功夫,而没下够功夫的人,八成不会让你知道他学过。
我没有在可以恣意练习的阶段把基础打好,而到了我下一次能够有这样的时间,大概身体跟脑袋都不可能跟上了,所以我平常真的,不太会跟人提起我学过什么乐器这种事,直到自动化音乐盒的出现。
零碎时间的创作自由:自动化音乐盒给隐性音乐人的舞台
自动化音乐盒,是你编曲给它演奏;编曲这种事情就是,你可以躲在浴室、床上、值班室默默的磨剑,用耳朵去修正编出来的成果,一遍又一遍,直到听起来满意,拿得上台面。
乐理底子差异虽然对编曲有所影响,但是编曲最棒的是可以累积,就算一次只打一个音,累积起来还是可以形成一首曲子,而不像演奏需要追求当下的完美与一气呵成,这对时间零碎的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就像如果没开放零股交易前,我没办法一次买一张台积电,钱也会在存到一张之前就被迫转用在更迫切的需求,但用零股的方式一股一股慢慢存,终于也会有一天累积到一张的。
于是,本来觉得这辈子的音乐缘大概就是听听CD、去KTV唱唱歌,一种「就这样了」的概念,与其说是看开,更像是知道不该去奢求不切实际的光芒。
但MuroBox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情况,我的小小能力是可用的,而且可以累积起来,一次一点点,我不需要是很活跃的音乐家,也可以很自在地慢慢累积创作成果,直到今天累积出了一串播放清单,不敢说是大师,但是很满足是真的。
如果有人看到我的累积觉得很厉害,那是因为我不求业绩的打自己喜欢的歌,用时间去换来的。每个人累积的速度不一样,但打下来存好档的谱面不会背叛你,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把它再推进一点点。希望对「留下自己创作痕迹」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累积一些什么!
我对 Muro Box 的评价
我很开心这样一台作工精巧、集各种技术于一身的机械精品,可以如此进入我的生活,调剂了平时工作与育儿之外的时间,编曲是一种既舒压又有成就感的休闲娱乐。除了自己很喜欢这款音乐盒之外,也希望能让更多像我这样「心里有音乐却没有演奏能力」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创意的出口,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叮叮咚咚,我们下首曲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