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乐器:智慧音乐盒Muro Box-N20
我用它的App编曲了上百首歌!(
中国台湾)
陈彦廷
命定的乐器:智慧音乐盒Muro Box-N20
我用它的App编曲了上百首歌!(
中国台湾)
陈彦廷
哈啰各位好叮友,我是彦廷,音乐盒资历一年半,这一年多以来,喜欢打打曲子上架让大家点来播,然后在使用者社团发文聊我打的歌。
我不是学音乐的,但我很喜欢音乐。在接触音乐盒之前,大概就跟很多中国台湾小朋友一样,音乐就是当做才艺课学兴趣的。小时候在朱宗庆打击乐玩得很开心,大一点之后学过一点钢琴但没继续勤练,然后在继续升学的青春年少练了点吉他,中间偶尔有加入音乐性社团的经验,也认真的唱了几年合唱,算是那种爱听音乐,能唱点歌,但没有拿得上台面的乐器的隐性音乐人。
因为相对音准,Muro Box 成为我的命定乐器
好在我的耳朵还算灵敏,音准也满好的——但也没那么好,我是配备相对音准(注1)、同时内建C大调首调唱名(注2)的人。相较于绝对音准人听到一个音可以准确的说出音高、是哪个音,相对音准人如我,则是听到同一个乐句移调到别的key之后还会觉得是同一个乐句;C大调首调唱名则会让我听到什么调都自动对齐do,都是用C大调的唱名去理解旋律,不管听什么调都像C大调。
举个例子来说,周杰伦《晴天》那句re sol sol si do si la sol la si si si si la si la sol(DGGBCBAGABBBBABAG)在我听来就会变成sol do do me fa me re do re me me me me re me re do(GCCEFEDCDEEEEDEDC)。这真是很不利于学音乐的先天条件,要听音乐认旋律很快,但不可能深入学音乐。
(注1:绝对音感:是分辨并且重现音高的能力,而相对音感则是分辨不同音高之间的能力。
(注2:首调唱名法:将当前调的主音唱成do。相对应的是「固定唱名法」:用绝对音高来唱所有的音符。
以周杰伦《晴天》为例
好在我也不是靠这个吃饭,这样的「缺陷」没有影响我的生活,就这样我一路长大,最后来到雾峰工作。因为天性喜欢往外跑,所以很快就在工作之余的田间小路巡礼时,发现了雾峰协樱公司的「现代音乐铃博物馆」,也在卖场部发现了一台有趣的机器:Muro Box,算是我与这台神奇八音盒的第一次接触。
这台机器用app控制,可以汇入midi档或是用内建的打谱介面编辑自己的曲子,谱面不是五线谱,而是像纸带音乐盒一样的格子纸条,由左至右卷轴展开,点上没有长短差别的符点,等于是在时间轴上按时打点控制节拍。
机器先天限制20音,而且都是键盘上的白键,涵盖的音域基本上就是C大调从中央do算起的上中下各一个八度略少一点,不算广但够用来容纳许多常用的旋律,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黑键,几乎是为C大调量身定做的乐器。
C大调⋯⋯我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关键字?哎唷不错这个好,根本是我命定的乐器嘛,而且还不用自己演奏,把编曲慢慢磨好再发表,不受演奏手残的限制,活到三十五岁终于发现自己可以发挥的舞台了!于是我与Muro Box一拍即合,开始了打谱创作的音乐小生涯。
在大量改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手法
我都是打现有的歌,只是发挥认旋律的能力,再搭配内建转C大调的功能,所以我可以很自然的把不同音调的曲子转成C大调,再打出来变成音乐盒谱面,打的都是别人的曲子,作曲不是我。但又因为音乐盒的各种条件限制,所以在呈现时常常需要剪接、改编,选择适合风格的伴奏方式,或是使用一些手法去微调,让曲子能顺利相容于音乐盒的演奏,有时一首歌被调整后,已是以不同面貌出场,应该也算一种创作。
我选歌的范围满广的,华语台语英日韩、电影动画古典乐,都有沾到,还有一些本来带有恶趣味性质的广告歌、路边旋律则以练习曲的方式来收录。趁着最近我的第一百首编曲公开上架,来分享一些自己选歌的方法与心得。
我检查一首歌「能不能被打成音乐盒」有几个固定步骤:
1. 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转成C大调,有没有黑键
2. 转成C大调之后,有没有超出20音的范围
3. 有没有同一个音连打超出机械运作限制
4. 有没有太多乐句没有音高,只以纯节奏表现
5. 对这首曲子有没有爱
用耳朵酝酿编曲能量,用时间沉淀创作灵感
当然上述这只是原则,有些符合的歌也不一定好打,有些不符合的歌,经过了尝试之后也会找到突破的点,最后完工上架的。我也曾打过没那么有爱的歌,但也证实了只要给够时间,一次一点慢慢磨,还是可以把曲子完成。
另一方面,打音乐盒作为兴趣,也是需要找出有效率的方法才能增加产量。刚开始打音乐盒时,自然是从最喜欢、最反射跳出的曲子,但这几首曲子打完之后,开始偶尔会发现「我想打谱但不知道要打哪首」,更常出现的状况则是「我上次听到一首可以打但我忘了是哪一首」。
因此,我的KKBOX多出了一个「音乐盒」播放清单,平常把觉得可以打的歌加到这个资料夹中,想到就加,开车上班时就听这个资料夹,觉得哪一首够熟够有感觉,就可以开工。听熟了再打对打谱很有帮助,而打到一半也时常会需要回头听听原曲对照一下。
编曲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常会有卡关的时候,而有时灵感大爆发的曲子从天而降,插队进入了施工清单前面,所以曲子上架的顺序通常不是它们开案的顺序。这些落在施工清单后方,随着时间越埋越深的曲子,有些久久之后重听一次,会有如茅塞顿开一样,突然知道怎么打了;有些则是沉淀一段时间后才突然听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编曲的同时,也很需要每施工一段就回头听听成品长什么样子。
总结来说,其实打谱最重要的可能是耳朵,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从选歌、编曲到上架分享
我热爱每一个创作环节
打完上架之后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环节,Muro Box的App经过不断的精进,除了每首曲子可以选择缩图上传之外,现在所选的缩图,同时也会成为曲子在播放介面的背板图。为自己努力打的曲子选图上传,就像是帮自己小孩配好穿搭出席重要场合一样,令人雀跃又开心。新歌上架之后在使用者社团发文分享打歌的心得、谈谈技术上的困难与突破、聊聊自己所选的曲子,则又是另一种趣味了。
Muro Box 编曲彻底融入家庭生活
从接触Muro Box至今,这台机器成了我生活平常使用零碎时间很好的方式,因为工作的性质有时须包含长短不一的等待,它填上了我中间的空白。而随着音乐盒进入我的生活,它也为我的家庭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生日快乐歌;孩子不时会来看看我在打什么歌,偶尔会点歌要我打;最幸运的是,我太太音乐程度很好,在这方面俨然是我可以请教的对象!
我对 Muro Box 的评价
我很开心这样一台作工精巧、集各种技术于一身的机械精品,可以如此进入我的生活,调剂了平时工作与育儿之外的时间,编曲是一种既舒压又有成就感的休闲娱乐。除了自己很喜欢这款音乐盒之外,也希望能让更多像我这样「心里有音乐却没有演奏能力」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创意的出口,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叮叮咚咚,我们下首曲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