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2018年是 Muro Box 智慧音乐盒在啧啧首次群募成功,至2020年初次量产的故事。
我们花了两年才勉强完成 Muro Box 的首次量产出货。设计音乐盒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但这个时期的主要困境,在于如何将理论用可以量产的方式来实践。我们必须从手上的功能验证样品机开始,从零探索如何生产音质与耐用度都达到标准的音乐盒。毕竟 Muro Box 用 App 控制的功能虽然吸引人注目,但机械式的音乐盒才是顾客在意的真正核心价值。
本篇是2018年是 Muro Box 智慧音乐盒在啧啧首次群募成功,至2020年初次量产的故事。
我们花了两年才勉强完成 Muro Box 的首次量产出货。设计音乐盒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但这个时期的主要困境,在于如何将理论用可以量产的方式来实践。我们必须从手上的功能验证样品机开始,从零探索如何生产音质与耐用度都达到标准的音乐盒。毕竟 Muro Box 用 App 控制的功能虽然吸引人注目,但机械式的音乐盒才是顾客在意的真正核心价值。
在准备首次量产时,我们面临接连不断的挑战,无数次面临抉择是否放弃创业。 每当我们灰心意冷时,看着来自国内外爱好者的热情来信,或经销商的合作洽询,各位期待可以拥有 Muro Box 心愿,无数次成为我们想再撑下去的力量。
因为我们知道Muro Box的诞生,将是百年难得的契机,是全球音乐盒爱好者们的共同梦想。我们硬扛下所有的苦,我们要用台湾累积的制造产业能量,重现机械式音乐盒精密工艺与文化。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啧啧群众募资刚开案的情景,仍然是令人热血沸腾。从一个只是作梦的想法,终于有机会转变为真实的产品。我们从群募开始之后立即受到关注,各方邀约不断。参展的,演讲的,想要代理产品的,甚至许多想要购买订制传统八音盒的人也都来联络我们。一时之间,我们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一个小小的音乐盒承载着无限的机会。
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很节制,并没有被这个小胜利冲昏头,忘了我们本业是做产品。为了加快出货进度,我们婉拒了很多活动邀请,只参加啧啧赞助者所邀请的活动以感谢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分工原则就是,技术长冯振祥留守在办公室盯工程进度,不参加对外活动。由执行长蔡筱晨负责所有公司的客服,营销与公关活动规划。但就算要维持如此简单步调,其实也是相当的困难。
我们第一个孩子小章鱼刚好在啧啧群募结束后一个月来报到,此时公司营运就已经出现了一次重大危机,我们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是失去了所有啧啧群募期间的员工: 平面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和音乐编曲师。
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何群募的成功反而会带来人员流失,似乎和一般人的认知相反。后来想想,其实我们团队的组成,只有我跟筱晨是真正的与公司生死与共,其余人并没有义务要承担公司的责任。群募过程虽然有短暂的激情,但是 「把东西做出来」才是当时公司真正的挑战。大概他们已经预知了之后会碰到的困境,也知道以他们的专业无法协助我们克服之后的难关,所以在起大浪前,启程离开去追寻自己的梦吧!
所以可以说,我们在群募的激情过后,马上就掉入了地狱。筱晨其实持续工作到生产前两天,生完不到一周,就背着公婆偷偷溜出月子中心回到公司面试新员工,走回家的路上身体还在流血。只为了拯救每天压力大到不行的先生,还有岌岌可危的公司。其他创业圈的朋友旁人看到都只能感叹这不就是玩命吗?
我们在这之中也学到了不少。对人的观察,对自我的要求,都在一次一次意外与困境中更加强大。
努力维持公司运作的同时,我们必需面对公司真正的难关,就是把 Muro Box 用量产工法做出来。
不得不承认,我们自始就小看了产品开发。智慧音乐盒的开发从头到尾,基本的专利技术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但要花了三年的时间才能进入量产。我现在都常跟别人开玩笑说,我在智慧音乐盒上投入的心力与时间,大约可以让我再拿2个博士学位。
两年之长的量产准备时间,的确是太长了,我们可以理解众筹赞助人心理的焦虑。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一边回应啧啧顾客的催促出货,一方面又要回答从全世界各方来的询问,为何还不开始美国的Indiegogo群募?我们忙到必须设聊天机器人回应英文读者如何购买Muro Box,才能把有限的客服人力花在优先回应啧啧赞助者的问题。
有长期关注我们粉专在等美国开卖的粉丝会发现,我们粉专发文在啧啧群募之后的发文频率很低,主要原因是量产的工程进度很难在短时间有大突破,因此我们选择只在啧啧的Muro Box群募专案页面做详细的进度报告,每个月跟赞助者报告我们目前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哪个方面有新进展。我们很感谢大部分的赞助者都很有耐心等候我们把品质做好再正式出货。只是偶尔遇到用词较尖锐的赞助者留言,我们也只能诚心道歉并耐心说明情况。
收到上面这个留言当天,我(蔡筱晨)正好必须在家照顾得肠病毒的儿子没办法及时响应。我只好赶紧打电话请正在五股加工厂跟老板讨论的先生帮忙响应。他和老板看到这篇留言都很难过,老板后来还跟我们说他其实压力大到失眠
我们在工厂第一线长时间努力的过程,除非身历其境,不然很难简单的说明。所以过去除了每月一篇的啧啧进度报告,我们还有成立了:Muro Box赞助者编曲社团,来回应赞助者对于产品使用相关提问。
社团的重点除了让赞助人及时了解我们的进展,内有分享过去编曲老师制作的讲义,还有产品的WIFI连线教学等等,持续提醒着赞助人 — 我们还没有放弃,你们也是 。
我们一直在想,为何有这么多人想买我们的音乐盒,但是我们就是做不出来,拿不出东西,为什么?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不停在思索。到底是哪里没有做好,造成产品出货一延再延?还可以做什么让事情更顺利? 以下是以我们的角度为各位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不讲前因后果,只看表面症结点,似乎可以归罪于合作厂商。 Muro Box 不但零件多,更糟的是几乎全部的零件都是特制的,也就是并不像一般常用零件一样,可以有很多替代厂商可以选择。
也就是我们的订单量小但是非常多样式。因此与我们合作的厂商都是台湾中小企业,大厂都将我们拒之门外。
而且每个零件的精准度和组装方式都会影响演奏音色与零件耐用度。量少又要求多,更是大大增加了寻找合作厂商时的限制,让初期的我们反覆陷入成品不符合规格,不停更换供应商的窘竟。
我们每一个零件,从设计到生产,所有都是从零开始。也就是我们跟厂商的合作关系,不是单纯的给设计图,拿报价与交期,然后下订单等收货这样的简单。我们跟厂商的合作关系,是双方一起检讨设计,厂商制作样品交与我们测试,找出问题后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并重新制作与测试。也就是这个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与合作厂商有分不开的关系,其实是共同开发。
但合作厂商不像我们只有单一产品,全天24小时只专注在一件事情。他们有产线有工人,智慧音乐盒是我们的全部,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可能的机会而已。
我们每次出货延迟,其实都是因为合作厂商无法在他们答应的期限内交货给我们。我们一直都是燃烧生命在做这件事情,一周工作七天已经是日常,台中台北奔波不知来回几次了,也辛苦筱晨常常下班后得一个人在家照顾小孩。
只要能做任何事情让产品加速进行,我都愿意做,而且是不计成本的做。
举一个例子。我们第一次发布的出货延迟的进度报告有提到,我错估了木盒的交期。我以为选定的厂商大约和其他人一样,交期一至二个月吧。没想到一问之下,是至少三个月,正常六个月吧。我当时为了解救这个失误,在已经下了订单的情况之下,重复跟另外能达到交期的厂商订了木盒。也就是这次我为了避免延迟出货,大约赔了20万元。
类似的故事不停重复发生,但无论我怎么样的努力,都没有办法在期限凑齐所有零件进入量产。事实上,我们公司早就烧光啧啧时期募得的205万元了,实际开发的成本估计应该已经超过一千万元。
读到这里,你或许会说,我们应该早点更换配合厂商,要找能准时出货的厂商合作。很多朋友乍听之下都会迸出这个想法,我们之前也不停思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此说明为何最后没有这样做,因为目前的合作厂商已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其实我们在样品机的阶段,就已经深刻体会到,Muro Box不是小新创公司能开发的题目。 Muro Box的创新之处,在于把音乐盒从单纯的机械结构,转变为结合网路与手机的科技产品。这也代表着,我们不但必须了解现代网路资讯的最新技术,还必须要解生产机械的各种限制。
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追上音乐盒产业累积近两百年的技艺,正常人都可以理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一开始真的太傻才会决定跳入这个火坑。
我们所有的零件,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都至少大改过两次,小改次数不计其数,废弃的设计更是数不出。随便一个模具,市价都是几十万。随便一个修改,行情都是数万元代价。为何我们这种小公司负担的起? 就是因为有荃盛兴业的共同开发,他们帮助我们吸收了开发成本,Muro Box才有可能达到如今的完成度。但也是因为荃盛兴业负责的任务非常的多,在老板必须兼顾自己公司营运的情况之下,我们的确在时程上有被延迟了一些。
也就是说,就算是更换其他技术优良的合作厂商,其实只要老板/技术核心的时间无法100%分配给我们,时程一样会被延迟。就算我们分散风险将零件打散到不同加工厂,这时因为沟通协调的难度增加,整合开发的优势消失,也会抵消掉节省的时间,甚至增加成本。这是现实,我们没有包下他们全厂产能的能力,以现有的资源来说,荃盛兴业已经是最适合我们的加工厂商。我们的开发速度以现实条件来说并不慢,甚至可以说因为我跟荃盛兴业共同投入的程度,我们创造了奇迹,做出了原本不可能由小小新创公司做出来的产品。
已有30几年金属模具设计与制造经验的荃盛兴业,负责处理Muro Box上所有可见的金属零件,我们大部分的模具都是荃盛兴业所设计的。也就是说,由于荃盛兴业的共同开发,我们对Muro Box设计的掌握程度,是从里到外,从金属零件模具到云端服务,完完全全的掌握了所有的核心技术。而且我们产品优化的程度也反映了我们掌握技术的程度。我们所有的零件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测试与更动。我们讨论的尺寸修改大小,都是在增减0.01公厘(mm)的范围 (头发的宽度为0.07mm)。
感谢荃盛兴业的负责人王老板自己负责模具的开发,所以我们有这个能力做微调。但这种微调方法,需要的就是大量的时间。我们赶工的程度是到大年初一还在工作。今年除夕当天的午餐,我还是在五股厂房跟王老板一起吃的。我是大年初二下午就开工,一路到现在都是每周工作七天。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新创事业有超高机率会失败收场,为何王老板竟愿意在此小众题目,投入这样多的心力与资金去协助我们?
我们特地去访问老板,在未知台湾啧啧首次群募能否成功的情况下,为何信任我们并且愿意帮助我们将它量产出来。这个影片是王老板口述自己跟音乐盒为何特别有缘,以及为何一眼就看中Muro Box 和其发明人-冯振祥。
我们因为一开始低估了工程的困难程度,导致在首次量产时遇到许多未知的关卡,让我们迟迟无法预估出准确的交期。所以我们真的特别感谢愿意等到最后我们正式出货的啧啧赞助者们。没有他们从一开始的支持,与坚持等我们开发完成的决心,就没有现在诞生的 Muro Box。
其实在我们当年在第一次准备出货前的最后一哩路,还有一个关卡我们花了超过半年的时间才解决:音梳片的防震片耐用度。因为Muro Box不像过去传统音乐盒只能演奏单一曲目,大家会希望可以用它演奏很多乐曲,因此会期待它能够禁得起长时间演奏。为了解决传统音乐盒的音梳片防震片不够耐用的问题,我们又花了很多时间调查新的材质与制程工法,有兴趣了解最后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申请到专利的朋友,可以阅读下一篇网志:音乐盒的灵魂-音梳。
感谢王老板的投入,我们才能把智慧音乐盒真正商品化,并设计出最适合它量产的方式。甚至用 Muro Box-N20 成功量产的基础去模组化设计更多音阶的机种。因此 Muro Box-N40 智慧音乐盒的 N40 标准版与 N40 穆风版才能在2023 台湾与国际群募登场,并且在2024 年正式量产出货。本来我们预期开发 N40 的过程会比 N20顺利很多,没想到还有更多新的挑战等着我们去克服。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详情,欢迎从这篇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