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o Box 的設計經過了多次的演進,從一開始的電子琴意象到現在的經典木盒,只為了完美呈現音樂盒獨有的尾韻共振效果。本篇網誌將跟您分享我們設計的過程。每個關鍵決定,背後經歷過哪些考慮和插曲。其中,如何找尋真正對產品有興趣的客戶,來做意見調查決定外型風格,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如果你想先問我們,為什麼會想要開發可以演奏無限多首歌的智慧音樂盒,那故事就要從為何我們想以音樂盒為題來創業說起,有興趣了解的朋友請看這篇網誌。
Muro Box 的設計經過了多次的演進,從一開始的電子琴意象到現在的經典木盒,只為了完美呈現音樂盒獨有的尾韻共振效果。本篇網誌將跟您分享我們設計的過程。每個關鍵決定,背後經歷過哪些考慮和插曲。其中,如何找尋真正對產品有興趣的客戶,來做意見調查決定外型風格,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如果你想先問我們,為什麼會想要開發可以演奏無限多首歌的智慧音樂盒,那故事就要從為何我們想以音樂盒為題來創業說起,有興趣了解的朋友請看這篇網誌。
如果你仔細觀察傳統音樂盒的機芯,會發現它的音筒上面有許多凸點,透過這些凸點去敲擊音梳片,就會發出音樂盒獨有的清脆音色。讓音樂盒演奏出美妙音樂的關鍵,就是要凸點與音梳片搭配得宜。
傳統的機械式音樂盒因為其凸點位置固定,一台音樂盒只能演奏一首曲目。我們希望讓音樂盒可以演奏任何曲目,就需要改良音筒的設計,讓音筒上的每個凸點可以用程式控制它敲音梳的時機,才能演奏出無限多首你愛聽的曲目。
開發 Muro Box 無限換曲功能的最大考驗在於音樂盒的音筒設計。我們所研發的專利機芯,將原本一體成形的音筒結構,改為層層堆疊的結構,讓每片不鏽鋼片上的凸點可以被獨立控制。不鏽鋼片内含線圈通電形成電磁鐵,用電力控制磁力來吸放不銹鋼片,藉此控制每片不銹鋼片的凸點去敲擊音梳的時機。因此每個音可以獨立彈奏,在音域範圍內演奏無限首歌。
這部短片將帶你一窺Muro Box的設計奧秘。影片中會見到20組汽車離合器的電磁鐵結構,被巧妙地縮小並放入音樂盒的滾筒設計。
為了能夠讓Muro Box保有大家記憶中的音樂盒滾筒意象,我們拜訪了身邊所有能夠請教的工業設計師,機構工程師,產品工作室,甚至透過工研院輔導,與大公司的設計部門接洽合作。我們絞盡腦汁提出了各種異想天開的解決方案,但沒有一個提案能夠兼顧體積微型化,與同時達到我們要的滾筒意象的設計。最後,我們花了2年的時間才自行開發出Muro Box的專利機芯,有興趣深入了解我們開發機芯過程的朋友,歡迎閱讀這篇故事。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我們的 N20 樣品機的反應是:「它比一般音樂盒機芯大很多耶!」接著就會問我們為什麼不把它做小一點。
事實上,我們早在2016年剛開始研發智慧音樂盒的時候,就特地跑去向已有音樂盒機芯40年生產經驗的協櫻精密工業請教。他們的建議,是為何不做更大一些?因為大家的習慣就是東西越大越貴,所以當然要做大一些啊。
而我們自己的想法,一開始還真的是希望能夠做的更小。但是因為剛開始開發時太多的工程問題無法解決,到後來透徹了解原理後,重新設計的成本已經太高不可以重來。只能期待未來有機會重新設計時能做出更接近大家心目中小音樂盒的大小。
過去輝煌時期,全球約四成的音樂盒機芯都來自台灣的協櫻。有興趣了解台灣音樂盒產業歷史的朋友,歡迎點閱這篇深入報導。
協櫻建議我們選用它們的20音版的音梳片,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音筒機構空間上的限制,20音的音梳片有6公分寬,提供整體設計上較大的餘裕空間。另一方面這個20音版的音梳片音色悠揚,已應用在無數的音樂盒產品中,是一個成熟的產品與最穩健的選擇。
第一代 Muro Box-N20 的音梳片只有20音,音域範圍是C3-A5的全音,不含升降半音。我們知道半音對音樂表達是很重要的,所以其實一開始就與協櫻請求使用更高音階數的音梳。(後來進階版的 Muro Box-N40 才有包含半音。)
但因為產品開發初期有很多不確定性,協櫻仍然建議我們先從價格較為親民的20音版本開始設計,等確定有夠大的市場需求後,再投入到40音的高端商品開發。因此使用20音階,無半音的音梳,就此定案。
也有不少人問過我們:「為何不自己開發音梳片?」就樣可以自己決定產品的大小。
事實上,製作音梳片的步驟繁瑣,其中很多段工法需要精準定位與切削,最後再加上人工調音檢測,這不是我們初期小公司能簡單在辦公室就做好的零件。有興趣了解傳統音樂盒機芯的製作過程的朋友,歡迎點閱我們親自去生產線所拍攝的紀錄片。
雖然選用協櫻生產的音梳的確為我們省了很多開發時間成本,但是我們還是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在研究如何提升音梳片的耐用度,才讓 Muro Box 禁得起客戶長時間演奏產生的耗損。
過去協櫻的音梳片設計可承受連續16天,每天演奏24小時,總共384小時的壓力實驗。這個驗收標準對於傳統音樂盒已經很夠了,因為一般音樂盒只能演奏同一首歌的一個精華片段,多數客戶不會每天聽它演奏超過20分鐘。但是我們的智慧音樂盒主打功能可以自行編曲,並且讓客戶隨心所欲換歌演奏,所以 Muro Box 的音梳必須要更進一步,像音樂播放器一樣耐用。有興趣了解這個音梳改良過程的朋友可以去閱讀這篇網誌。
從產品設計初期開始,我們團隊內就沒有工業設計師,我們不知道怎樣調查客戶喜好來決定外型設計走向。我們手邊只有工程師手作的開發機台,沒辦法用來跟一般大眾講解與調查意見。一個連產品長相都未知的商品,到底要怎樣介紹它的功能才能吸引潛在客戶的注意?
我們研究了臉書的內容行銷策略,發現很多人推薦用有趣或實用的內容來吸引閱讀,進而才有機會對讀者推銷商品。於是我們就想,既然音樂盒還沒誕生無法為人演奏一曲,那至少可以先畫出假想圖,想像一下如果它已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小物,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吧?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們馬上詢問跟當時同樣進駐在Changee共同工作空間的插畫家Oscar,他也覺得這個想法可以試看看。於是我們請Oscar設計一個可愛的機器人角色來代表Muro Box,Muro Box 其實就是Music Robot in a box的縮寫,代表一個機器人藏在盒內演奏著音樂。
接著新問題又來了,我們發現用圖文創作來實驗客戶喜好的作法所花的時間成本太高,不適合我們小公司執行。這個方式比較適合人力充足的大公司針對主打產品來規劃系列圖文宣傳。所以這條路又走不下去,我們只能另外想辦法收集潛在客戶意見。
我們很感謝協櫻已退休的黃副理當時的協助,他建議我們自己DIY幾款音樂盒來測試市場做意見調查,因此我們就透過粉專開始廣告音樂盒DIY課程, 希望找到跟我們一樣喜歡音樂盒的民眾來做市場調查。當時我們開了: 小飛機音樂盒(親子班),小紅鶴音樂盒繪本(親子班),花藝水晶球音樂盒(成人班),彩繪鋼琴與動物音樂盒(成人班),客製化雷雕音樂盒(成人班)。
每堂手作音樂盒課程只有開放10位學生報名,因為我們希望透過小班教學時間可以跟學員們有更多互動。雖然開課很花時間與心力準備,但是我們很高興終於有機會見到真正熱愛音樂盒的朋友。我們通常在課後或中場休息時間跟他們簡介智慧音樂盒的功能,然後透過問卷與訪談收集他們對產品的期望與建議。其中也有幾位熱心的音樂盒愛好者,在課後與我們保持聯絡,很感謝他們願意另外花時間接受我們的深度訪談,一起來討論智慧音樂盒的外觀設計風格。
從課後回收的問卷,我們發現來參加手作音樂盒課程的民眾比較在意的是音樂盒的外觀,而不是它能演奏的曲目。他們過去買過的音樂盒都是價格比較親民的音樂盒,很少有人買過多音階的高價音樂盒。因此,他們對於可直接從外觀透視機芯的音樂盒設計比較陌生。
雖然我們從這些學員收集到有助造型設計的想法,但是多數人在問卷上寫的產品預期售價,都還是遠低於我們的開發成本。我們也發現這些學員不是非常在意音樂盒有其他先進功能可以讓生活更有趣,他們主要是被音樂盒可自由設計外觀所吸引。
因此,我們決定尋找其他類型的潛在客戶來調查他們的意見。這次我們希望找到懂得欣賞我們如何用精密金屬工藝,讓音樂盒演奏無限多曲目的受眾。
在2017到2018這段期間,我們的辦公室進駐在新北創力坊。有一次創力坊舉辦了一個硬體新創展覽,吸引了很多創客前來看展。當時我們決定展出開發中的智慧音樂盒Muro Box來找尋新的受眾。
沒想到一展出工程樣品機,就有個創客在我們攤位附近徘徊超過2小時,只為了等到空檔找跟我們聊天。他很好奇到底怎樣的機構設計可以做到用程式控制音樂盒演奏多元曲目。因為這次的展覽,我們才知道原來創客們可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因為它們對於機械設計與程式化控制的裝置很有興趣研究。
從這個創客活動之後,我們開始在粉專分享我們從零開始自學產品開發的故事。從此之後我們的貼文開始漸漸吸引粉絲關注。從我們的故事,大家漸漸了解為何開發智慧音樂盒Muro Box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不僅要考慮材質對音色的影響,還要考慮機構空間與製程上的限制。粉絲們開始跟我們一起期待智慧音樂盒誕生的一天,大家都想看到這個集合台灣精密工業,電子與資訊工程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可以揚眉國際。
在2017年,我們粉專上第一篇獲得許多人關注的網誌貼文是音樂盒大解密,內容是我們翻譯一位美國教授Bill Hammack的影片,他講解了大家最常見的18音的音樂盒的機芯結構原理,以及音樂盒產業演變的歷史。這篇網誌被許多喜愛音樂盒的粉絲分享,其中還包含兩間音樂盒專賣店家。有鑑於大家喜歡閱讀與分享新知識,我們決定繼續紀錄音樂盒內的奧秘來與大家分享。
到了 2018年,我們第一次嘗試拍攝組裝智慧音樂盒樣品機的過程,當時我們用縮時攝影記錄這個有144個零件的工程樣品機有多複雜。看完這個影片貼文之後,很多粉絲來留言表示驚訝Muro Box有這樣複雜的設計隱藏在其中。最後2020年首次在台灣量產成功的智慧音樂盒Muro Box,更進一步超過200個零件。
自從臉書貼文獲得關注後,我們也收到不少有趣的提問。因此,我們開始製作一系列問答型貼文,每篇貼文照片只針對一個問題設計,透過問答內容分享更多產品相關資訊。
譬如下圖就是我們當時回應一位軟體工程師的提問所設計的照片。他問我們是否會開放手機的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讓使用者自己寫App上傳音樂。 這個問答系列貼文也成功幫我們在2018年的台灣嘖嘖群募之前吸引不少粉絲與贊助者。
我們用訪談與線上問卷的方式來了解大眾對外型設計的期待。我們發現多數民眾購買音樂盒的需求以價格親民為主,設計重點在於外殼造型設計,這些音樂盒普遍把機芯完全隱藏在盒內。
我們也觀察到一個趨勢,落在我們預期價錢區間的音樂盒,通常都是機芯裸露,以開放式上蓋或者透明的外殼強調機器律動。因此,即使機芯裸露是與大眾認知的音樂盒有很大的差異,我們還是決定讓Muro Box的機芯設計成為視覺焦點,讓使用者在聆聽過程可以觀賞音樂盒的心跳律動。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在第一眼看到Muro Box的時候,就被它持續轉動演奏的機芯所吸引,這也是我們最早定下的設計原則。
我們最後選擇了照片中的C造型。這個造型的聯想意象是以電子琴為發想,讓音梳如同琴鍵般演奏出旋律。
我們考慮的因素,主要是木材聲音共振效果明顯優於塑膠,而且木紋自然材質更能符合音樂盒的意象,傳達智慧音樂盒是傳遞回憶溫度的科技產品。我們也問過許多音樂盒愛好者,發現最多人喜歡的還是木製的音樂盒外殼。他們喜歡木頭摸起來的溫度與質感。此外,我們發現新產品的初次小量產的數量不多,選用木頭製作的話比較不會被最小訂購量限制,如果選擇塑膠或其他需要開模具的材質,就會有很高的最低訂購量才能生產。
和設計工作室討論時,有個小插曲讓我們印象深刻。當我們選定提案C之後,設計師曾經建議我們把所有控制按鍵都隱藏起來,只在木盒安裝可以用手指滑動感應操作的介面,藉此營造出產品的高科技時尚感。後來我們把這個建議拿去詢問一個買過高價位音樂盒的愛好者時,卻得到相反的建議。這位音樂盒愛好者說她不喜歡隱藏式按鍵的設計,因為她很容易按錯或找不到開關。
在決定設計方向後,為了能更完美的融入傳統人文風的設計風格,我們選擇讓共振用的木盒呈現「圓中帶方,方中帶圓」的意象,讓外觀有圓潤的造型。能達到此形狀的工法有兩種: 一個是用CNC直接挖空完整的實木。但因為考量CNC工法會產生太多木屑餘料浪費資源,我們最後選擇使用曲木成型的工法,用薄木片堆疊成型的方式,讓木材形成我們圓潤的曲面。
透明上蓋的材質,選用塑膠還是玻璃,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我們實地去拜訪苗栗口吹玻璃的工廠,跟師傅討論使用玻璃作為上蓋的可能性。玻璃無論是跟音樂盒的鋅合金底板或是跟木頭共振箱接合,都是工業設計中最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 異材質接合,非常不容易設計。因為玻璃雖然堅硬但是易碎,不能用卡榫的設計。如果用膠合的話就會讓玻璃蓋永遠黏在上面,會增加維修的難度。另外,如果考慮使用情境與運送時的碰撞,必須使用強化玻璃而且厚度會達到5mm以上。這樣的話會大幅增加整體的體積與重量。
在考量組裝工法、重量、韌性、安全性與美觀性後,我們決定透明罩的材質選用有機玻璃(壓克力),因為它保持了玻璃的晶瑩剔透感,方便大家欣賞音樂盒現場演奏時的滾筒敲擊節奏感。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設計走向,是我們透過深入訪談才決定的。我們曾經訪問過一個收藏了世界各地音樂盒的收藏家Fiona,她擁有超過30個音樂盒。她告訴我們,她很在意音樂盒的發條設計是否有巧思,因為發條就像回憶的開關,一轉動發條啟動音樂盒時就,有回憶的畫面就會隨著音樂不斷浮現出來。
因為她的建議,即使現在智慧音樂盒不需用發條提供動力來演奏,我們還是決定保留音樂盒外觀上可以轉動的發條機構。我們決定讓發條有新的功能,讓它變成選擇演奏歌單內的前一首或下一首曲目的旋鈕。如此一來,使用者就不需要一直重新轉動發條來保持音樂演奏,可以放輕鬆享受音樂的陪伴,還能空出手來做其他事。
但是很可惜的,在我們開始以實際樣品做產品測試的時候,發現原本設計的這種開放式的木盒設計破壞了共鳴箱的結構,造成音樂盒敲擊的聲音沒有達到我們設定的標準,也就是演奏出音樂盒收藏家所常提到的「尾韻」。
我們立即吸取教訓,以優化聲音品質為目標,重新設計了木盒,也就是目前這經典款的設計。我們為了確保品質,在構思的同時做了無數樣品的測試。甚至用3D建模來進行新設計共振頻率的電腦模擬,讓音梳上的每個音,都能表現出最完美聲音。我們確信Muro Box的音響效果與我們的對照組,日本三協(Sankyo)所生產的同等級音樂盒機芯,聲音測試結果相同或更好。
當時我們設計出三種造型,透過粉專貼文讓粉絲們投票喜歡哪一種木盒設計。最初是A和C最多人選,因為大家都喜歡視覺上跟傳統的木盒差異較大的創意。可是,我們最後選擇了比較接近傳統的B造型,是因為有一位粉絲在貼文底下分享自己對樂器的認識,他建議我們選B造型的共振箱發出的聲音會比較嘹亮,還提供了相關說明給其他粉絲參考。他的專業建議一出現,就開始扭轉了投票結果,最後大家都同意做成B造型的,畢竟音色嘹亮比創意造型更重要。
最後量產的版本就根據這個B造型去繼續優化內部細節。有興趣深入了解智慧音樂盒Muro Box到底經歷過哪些事才終於成功首次量產,歡迎閱讀這篇網誌。
下一篇網誌將介紹我們如何調查使用者需求和習慣來設計Muro Box的專屬手機app,讓台灣製造的Muro Box成為全球首創可由手機遙控演奏曲目和編曲的智慧音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