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樂器:智慧音樂盒Muro Box-N20
我用它的App編曲了上百首歌!(台灣)
陳彥廷
命定的樂器:智慧音樂盒Muro Box-N20
我用它的App編曲了上百首歌!(台灣)
陳彥廷
哈囉各位好叮友,我是彥廷,音樂盒資歷一年半,這一年多以來,喜歡打打曲子上架讓大家點來播,然後在使用者社團發文聊我打的歌。
我不是學音樂的,但我很喜歡音樂。在接觸音樂盒之前,大概就跟很多台灣小朋友一樣,音樂就是當做才藝課學興趣的。小時候在朱宗慶打擊樂玩得很開心,大一點之後學過一點鋼琴但沒繼續勤練,然後在繼續升學的青春年少練了點吉他,中間偶爾有加入音樂性社團的經驗,也認真的唱了幾年合唱,算是那種愛聽音樂,能唱點歌,但沒有拿得上檯面的樂器的隱性音樂人。
因為相對音準,Muro Box 成為我的命定樂器
好在我的耳朵還算靈敏,音準也滿好的——但也沒那麼好,我是配備相對音準(註1)、同時內建C大調首調唱名(註2)的人。相較於絕對音準人聽到一個音可以準確的說出音高、是哪個音,相對音準人如我,則是聽到同一個樂句移調到別的key之後還會覺得是同一個樂句;C大調首調唱名則會讓我聽到什麼調都自動對齊do,都是用C大調的唱名去理解旋律,不管聽什麼調都像C大調。
舉個例子來說,周杰倫《晴天》那句re sol sol si do si la sol la si si si si la si la sol(DGGBCBAGABBBBABAG)在我聽來就會變成sol do do me fa me re do re me me me me re me re do(GCCEFEDCDEEEEDEDC)。這真是很不利於學音樂的先天條件,要聽音樂認旋律很快,但不可能深入學音樂。
(註1:絕對音感是分辨並且重現音高的能力,而相對音感則是分辨不同音高之間的能力。
(註2:首調唱名法:將當前調的主音唱成do。相對應的是「固定唱名法」:用絕對音高來唱所有的音符。
以周杰倫《晴天》為例
好在我也不是靠這個吃飯,這樣的「缺陷」沒有影響我的生活,就這樣我一路長大,最後來到霧峰工作。因為天性喜歡往外跑,所以很快就在工作之餘的田間小路巡禮時,發現了霧峰協櫻公司的「現代音樂鈴博物館」,也在賣場部發現了一台有趣的機器:Muro Box,算是我與這台神奇音樂盒的第一次接觸。
這台機器用app控制,可以匯入midi檔或是用內建的打譜介面編輯自己的曲子,譜面不是五線譜,而是像紙帶音樂盒一樣的格子紙條,由左至右捲軸展開,點上沒有長短差別的符點,等於是在時間軸上按時打點控制節拍。
機器先天限制20音,而且都是鍵盤上的白鍵,涵蓋的音域基本上就是C大調從中央do算起的上中下各一個八度略少一點,不算廣但夠用來容納許多常用的旋律,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黑鍵,幾乎是為C大調量身定做的樂器。
C大調⋯⋯我是不是聽到了什麼關鍵字?哎唷不錯這個好,根本是我命定的樂器嘛,而且還不用自己演奏,把編曲慢慢磨好再發表,不受演奏手殘的限制,活到三十五歲終於發現自己可以發揮的舞台了!於是我與Muro Box一拍即合,開始了打譜創作的音樂小生涯。
在大量改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手法
我都是打現有的歌,只是發揮認旋律的能力,再搭配內建轉C大調的功能,所以我可以很自然的把不同音調的曲子轉成C大調,再打出來變成音樂盒譜面,打的都是別人的曲子,作曲不是我。但又因為音樂盒的各種條件限制,所以在呈現時常常需要剪接、改編,選擇適合風格的伴奏方式,或是使用一些手法去微調,讓曲子能順利相容於音樂盒的演奏,有時一首歌被調整後,已是以不同面貌出場,應該也算一種創作。
我選歌的範圍滿廣的,華語台語英日韓、電影動畫古典樂,都有沾到,還有一些本來帶有惡趣味性質的廣告歌、路邊旋律則以練習曲的方式來收錄。趁著最近我的第一百首編曲公開上架,來分享一些自己選歌的方法與心得。
我檢查一首歌「能不能被打成音樂盒」有幾個固定步驟:
1. 一邊聽,一邊在腦海裡轉成C大調,有沒有黑鍵
2. 轉成C大調之後,有沒有超出20音的範圍
3. 有沒有同一個音連打超出機械運作限制
4. 有沒有太多樂句沒有音高,只以純節奏表現
5. 對這首曲子有沒有愛
用耳朵醞釀編曲能量,用時間沈澱創作靈感
當然上述這只是原則,有些符合的歌也不一定好打,有些不符合的歌,經過了嘗試之後也會找到突破的點,最後完工上架的。我也曾打過沒那麼有愛的歌,但也證實了只要給夠時間,一次一點慢慢磨,還是可以把曲子完成。
另一方面,打音樂盒作為興趣,也是需要找出有效率的方法才能增加產量。剛開始打音樂盒時,自然是從最喜歡、最反射跳出的曲子,但這幾首曲子打完之後,開始偶爾會發現「我想打譜但不知道要打哪首」,更常出現的狀況則是「我上次聽到一首可以打但我忘了是哪一首」。
因此,我的KKBOX多出了一個「音樂盒」播放清單,平常把覺得可以打的歌加到這個資料夾中,想到就加,開車上班時就聽這個資料夾,覺得哪一首夠熟夠有感覺,就可以開工。聽熟了再打對打譜很有幫助,而打到一半也時常會需要回頭聽聽原曲對照一下。
編曲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常會有卡關的時候,而有時靈感大爆發的曲子從天而降,插隊進入了施工清單前面,所以曲子上架的順序通常不是它們開案的順序。這些落在施工清單後方,隨著時間越埋越深的曲子,有些久久之後重聽一次,會有如茅塞頓開一樣,突然知道怎麼打了;有些則是沈澱一段時間後才突然聽懂,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編曲的同時,也很需要每施工一段就回頭聽聽成品長什麼樣子。
總結來說,其實打譜最重要的可能是耳朵,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從選歌、編曲到上架分享
我熱愛每一個創作環節
打完上架之後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環節,Muro Box的App經過不斷的精進,除了每首曲子可以選擇縮圖上傳之外,現在所選的縮圖,同時也會成為曲子在播放介面的背板圖。為自己努力打的曲子選圖上傳,就像是幫自己小孩配好穿搭出席重要場合一樣,令人雀躍又開心。新歌上架之後在使用者社團發文分享打歌的心得、談談技術上的困難與突破、聊聊自己所選的曲子,則又是另一種趣味了。
Muro Box 編曲徹底融入家庭生活
從接觸Muro Box至今,這台機器成了我生活平常使用零碎時間很好的方式,因為工作的性質有時須包含長短不一的等待,它填上了我中間的空白。而隨著音樂盒進入我的生活,它也為我的家庭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生日快樂歌;孩子不時會來看看我在打什麼歌,偶爾會點歌要我打;最幸運的是,我太太音樂程度很好,在這方面儼然是我可以請教的對象!
我對 Muro Box 的評價
我很開心這樣一台作工精巧、集各種技術於一身的機械精品,可以如此進入我的生活,調劑了平時工作與育兒之外的時間,編曲是一種既舒壓又有成就感的休閒娛樂。除了自己很喜歡這款音樂盒之外,也希望能讓更多像我這樣「心裡有音樂卻沒有演奏能力」的人,可以在這裡找到創意的出口,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叮叮咚咚,我們下首曲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