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樂器:智慧音樂盒Muro Box
我用它的App編曲了上百首歌!(台灣)
命定的樂器:智慧音樂盒Muro Box
我用它的App編曲了上百首歌!(台灣)
陳彥廷
為何Muro Box 團隊想邀請彥廷分享他的故事?
彥廷是Muro Box App上公開分享最多知名曲目的創作者,因此才有這次特別訪問。
截至2025/09/25,他公開的134首歌曲(N20版本的歌曲105首,N40版本的歌曲34首),有包含中英日韓文的歌曲,有電影/動漫主題曲,電視劇/音樂劇曲目,橫跨經典華語/英文老歌與年輕學生近日愛聽的網路名曲。
彥廷也常回應在他的APP曲目底下留言求歌的粉絲,只要粉絲點的歌曲他自己本人也夠喜歡也對旋律有共鳴熟悉感,他很樂意抽空編曲的喔!
「不是音樂人,但我有耳朵」— 我的 Muro Box 使用者故事
哈囉各位好叮友,音樂盒資歷至今(2025年9月)已經3.5年,這些年多以來,喜歡打打曲子上架讓大家點來播,然後在使用者社團發文聊我打的歌。身為一個不算資深但很忠實的使用者,很高興接到MuroBox的邀請,來回答一系列問題,分享我的使用者心得故事。
我不是學音樂的,但我很喜歡音樂。在接觸音樂盒之前,大概就跟很多台灣小朋友一樣,音樂就是當做才藝課學興趣的。小時候在朱宗慶打擊樂玩得很開心,大一點之後學過一點鋼琴但沒繼續勤練,然後在繼續升學的青春年少練了點吉他,中間偶爾有加入音樂性社團的經驗,也認真的唱了幾年合唱,算是那種愛聽音樂,能唱點歌,但沒有拿得上檯面的樂器的隱性音樂人。
因為相對音準,Muro Box 成為我的命定樂器
好在我的耳朵還算靈敏,音準滿好的——但也沒那麼好,我是配備相對音準(註1)、同時內建C大調首調唱名(註2)的人。相較於絕對音準人聽到一個音可以準確的說出音高、是哪個音,相對音準人如我,則是聽到同一個樂句移調到別的key之後還會覺得是同一個樂句;C大調首調唱名則會讓我聽到什麼調都自動對齊do,都是用C大調的唱名去理解旋律,不管聽什麼調都像C大調。
舉個例子來說,周杰倫《晴天》那句re sol sol si do si la sol la si si si si la si la sol(DGGBCBAGABBBBABAG)在我聽來就會變成sol do do me fa me re do re me me me me re me re do(GCCEFEDCDEEEEDEDC)。這真是很不利於學音樂的先天條件,要聽音樂認旋律很快,但不可能深入學音樂。
(註1:絕對音感是分辨並且重現音高的能力,而相對音感則是分辨不同音高之間的能力。
(註2:首調唱名法:將當前調的主音唱成do。相對應的是「固定唱名法」:用絕對音高來唱所有的音符。
以周杰倫《晴天》為例
好在我也不是靠這個吃飯,這樣的「缺陷」沒有影響我的生活,就這樣我一路長大,最後來到霧峰工作。因為天性喜歡往外跑,所以很快就在工作之餘的田間小路巡禮時,發現了霧峰協櫻公司的「現代音樂鈴博物館」,也在賣場部發現了一台有趣的機器:Muro Box,算是我與這台神奇音樂盒的第一次接觸。
這台機器用app控制,可以匯入midi檔或是用內建的打譜介面編輯自己的曲子,譜面不是五線譜,而是像紙帶音樂盒一樣的格子紙條,由左至右捲軸展開,點上沒有長短差別的符點,等於是在時間軸上按時打點控制節拍。
機器先天限制20音,而且都是鍵盤上的白鍵,涵蓋的音域基本上就是C大調從中央do算起的上中下各一個八度略少一點,不算廣但夠用來容納許多常用的旋律,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黑鍵,幾乎是為C大調量身定做的樂器。
讓音階排列密度(節奏)可有更多變化。
註:數字1-2之間是一拍,
一拍內4格各為1/4拍(16分音符),
長按移動最小單位是1/16拍(64分音符)。
C大調⋯⋯我是不是聽到了什麼關鍵字?哎唷不錯這個好,根本是我命定的樂器嘛,而且還不用自己演奏,把編曲慢慢磨好再發表,不受演奏手殘的限制,活到三十五歲終於發現自己可以發揮的舞台了!於是我與Muro Box一拍即合,開始了打譜創作的音樂小生涯。
在大量改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手法
我都是打現有的歌,只是發揮認旋律的能力,再搭配內建轉C大調的功能,所以我可以很自然的把不同音調的曲子轉成C大調,再打出來變成音樂盒譜面,打的都是別人的曲子,作曲不是我。但又因為音樂盒的各種條件限制,所以在呈現時常常需要剪接、改編,選擇適合風格的伴奏方式,或是使用一些手法去微調,讓曲子能順利相容於音樂盒的演奏,有時一首歌被調整後,已是以不同面貌出場,應該也算一種創作。
我選歌的範圍滿廣的,華語台語英日韓、電影動畫古典樂,都有沾到,還有一些本來帶有惡趣味性質的廣告歌、路邊旋律則以練習曲的方式來收錄。趁著最近我的第一百首編曲公開上架,來分享一些自己選歌的方法與心得。
我檢查一首歌「能不能被打成音樂盒」有幾個固定步驟:
1. 一邊聽,一邊在腦海裡轉成C大調,有沒有黑鍵
2. 轉成C大調之後,有沒有超出20音的範圍
3. 有沒有同一個音連打超出機械運作限制
4. 有沒有太多樂句沒有音高,只以純節奏表現
5. 對這首曲子有沒有愛
用耳朵醞釀編曲能量,用時間沈澱創作靈感
當然上述這只是原則,有些符合的歌也不一定好打,有些不符合的歌,經過了嘗試之後也會找到突破的點,最後完工上架的。我也曾打過沒那麼有愛的歌,但也證實了只要給夠時間,一次一點慢慢磨,還是可以把曲子完成。
另一方面,打音樂盒作為興趣,也是需要找出有效率的方法才能增加產量。剛開始打音樂盒時,自然是從最喜歡、最反射跳出的曲子,但這幾首曲子打完之後,開始偶爾會發現「我想打譜但不知道要打哪首」,更常出現的狀況則是「我上次聽到一首可以打但我忘了是哪一首」。
因此,我的KKBOX多出了一個「音樂盒」播放清單,平常把覺得可以打的歌加到這個資料夾中,想到就加,開車上班時就聽這個資料夾,覺得哪一首夠熟夠有感覺,就可以開工。聽熟了再打對打譜很有幫助,而打到一半也時常會需要回頭聽聽原曲對照一下。
編曲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常會有卡關的時候,而有時靈感大爆發的曲子從天而降,插隊進入了施工清單前面,所以曲子上架的順序通常不是它們開案的順序。這些落在施工清單後方,隨著時間越埋越深的曲子,有些久久之後重聽一次,會有如茅塞頓開一樣,突然知道怎麼打了;有些則是沈澱一段時間後才突然聽懂,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編曲的同時,也很需要每施工一段就回頭聽聽成品長什麼樣子。
總結來說,其實打譜最重要的可能是耳朵,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從選歌、編曲到上架分享
我熱愛每一個創作環節
打完上架之後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環節,Muro Box的App經過不斷的精進,除了每首曲子可以選擇縮圖上傳之外,現在所選的縮圖,同時也會成為曲子在播放介面的背板圖。為自己努力打的曲子選圖上傳,就像是幫自己小孩配好穿搭出席重要場合一樣,令人雀躍又開心。新歌上架之後在使用者社團發文分享打歌的心得、談談技術上的困難與突破、聊聊自己所選的曲子,則又是另一種趣味了。
Muro Box 編曲融入我的家庭生活
從接觸Muro Box至今,這台機器成了我生活平常使用零碎時間很好的方式,因為工作的性質有時須包含長短不一的等待,它填上了我中間的空白。而隨著音樂盒進入我的生活,它也為我的家庭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生日快樂歌;孩子不時會來看看我在打什麼歌,偶爾會點歌要我打;最幸運的是,我太太音樂程度很好,在這方面儼然是我可以請教的對象!
太太(音樂老師)會偶爾協助我聽懂原曲、拆解比較困難複雜的部份,幫助我度過編曲上遇到困難的地方;我的孩子最大的十歲,或許在一兩年內等她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之後,我再來跟她分享這個樂趣吧。我太太曾有希望我編的曲子,但我並非每首都有達成,自己也夠喜歡才會打,目前打給太太的曲子有《那女孩對我說》、《追光者》這兩首。
為何決定多買一台N40音樂盒?
我對N40最大且唯一的期待就是,可以讓我開始編一些本來沒有辦法在N20上面呈現的歌曲,而N40也確實滿足了這個期待。因為黑鍵的加入,可以表現出原本N20無法做到的半音音程,不需要每一首歌都移調到C大調,以及可以在同一首曲子裡面做出轉調。因為以上的原因,我完全不猶豫升級到N40。
彥廷自己留言在APP歌曲底下說:我2024年的創作能量都用在這上面了!
購買N40音樂盒的考慮過程
我最在意的特色是音域的拓展,但也有兩件事我跟音域一樣在意:「連續音的極限是否還是在120bpm?」以及「連續音有變穩定了嗎?」。在意這些是因為,這個特性會決定某些曲子能不能被編出來,換句話說,我比較在意N40可以把我們帶到多遠的地方,而不是N40可以把那些已經做得到的事變得多漂亮。
N40音樂盒的開箱第一印象
時隔這麼久,我對開箱N40的印象是「這真是收納愛好者的ASMR*」。產品安放在包裝中用恰到好處的緩衝材料吻合得剛剛好,以至於打開拉出時還會有一點氣密感,在這個年代有人願意把成本花在這上面,作為消費者是非常感謝的。另外當我看到紙箱的八個端角上面覆蓋有防撞塑膠片之後,就覺得非常放心,知道裡面的共鳴箱有被妥善保護到!
(*備註:ASMR 是「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縮寫,中文常翻作「自發性感官愉悅感」。)
智慧音樂盒Muro Box-N40的專屬共鳴箱有針對收納完整音樂盒機台與所有配件設計,整體防撞強度與節省包裹體積的設計都很用心。
智慧音樂盒Muro Box-N40的專屬共鳴箱有針對收納完整音樂盒機台與所有配件設計,整體防撞強度與節省包裹體積的設計都很用心。
智慧音樂盒Muro Box-N40的專屬共鳴箱有針對收納完整音樂盒機台與所有配件設計,整體防撞強度與節省包裹體積的設計都很用心。
智慧音樂盒Muro Box-N40的專屬共鳴箱有針對收納完整音樂盒機台與所有配件設計,整體防撞強度與節省包裹體積的設計都很用心。
比較N20與N40音樂盒的演奏效果與感受
我覺得從N20到N40,不管是音質還是共鳴,都不是提升,而是走進另一個不同的方向。可能是因為底座質量(mass! 不是quality!!!)較大,所以就像大鐘跟小鐘的差別一樣,小鐘(N20)聲音清脆但缺共鳴,大鐘(N40)沉穩飽滿但不夠明亮。至於共鳴,我感受到的差別可能描述起來比較抽象,但同一個音在N40不管是哪個版本上,都會比N20聽起來更「遠」一點。
使用共鳴箱後,聽起來的感覺
我平常播放音樂盒都是放在共鳴箱上面的,共鳴箱體放大之後同樣的音發出的共鳴似乎會持續比較久,在很安靜的空間可以聽得出尾韻低迴持久的效果,但如果環境比較吵雜的話,可能反而會覺得「被吃掉」。
至於材質上的差異,我自己的感受是硬質相思木比斑馬木能維持更長時間的共鳴,如果利用這個特性,能讓根音能做出「持」的效果,而不會只是一個點而已;缺點是如果演奏比較密集的音,共鳴持久反而會讓音糊在一起,但這個差別在低音部比較明顯。因此如果我想要聆聽低音音符很多的曲子,我會把共鳴箱拿掉。
雖然我家裡有N20與N40兩台很棒的音樂盒,但我其實不常在家聆聽。我最常坐下來好好聽音樂盒的情境是有剛打好的曲子,便會在終於回家、太太孩子都睡了的深夜,關起書房門聽聽看自己的曲子在音樂盒上面播放的效果。
Muro Box 團隊很貼心設計了讓家中有兩台音樂盒的客戶,可以從APP內切換目前要控制哪一台音樂盒演奏的設計,我最近才發現有此功能,歡迎看這篇網誌了解切換方式。:)
歡迎來試聽看我用Muro Box APP的編曲成果
點選以下歌名超連結,即可從新網頁視窗聽到與看到我在Muro Box App編曲成果,很酷吧!
中文歌:
陳綺貞-旅行的意義 (40音版編曲)
韋禮安-如果可以 (40音版編曲)
告五人-愛在夏天 (40音版編曲)
英文歌: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40音編曲)
Queen: 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亞狂想曲 (40音編曲)
Beatles: Yesterday (40音編曲)
日文歌:
宇多田光-First Love (20音編曲)
殘酷天使 (20音編曲)
手紙~ (40音編曲)
中島美嘉-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40音編曲)
Muro Box In Youtube
10:03
10:03
10:03
10:03
10:03
First Love (早期創作的驚喜)
我應該是從2022年開始接觸MuroBox的,那時的平台環境跟現在不太一樣,如果是在2023年以後才加入MuroBox的朋友,面對現在百花齊放、週更日更的曲庫,可能不太容易想像以前的曲庫長什麼樣子:新曲目出現的速度幾乎是用月在算的,然後一個編曲者只要能累積超過十首以上的好作品,就有機會霸佔熱門榜單全頁面!那真是個土壤還沒這麼肥沃的階段,而當時的官方曲目也比較保守一點,除了客製接單的編曲比較會出現流行歌、非傳統音樂盒常見曲目之外,比較有水準的作品通常都是那些你會在音樂盒店鋪聽到的既有曲目。
我剛開始接觸MuroBox時也是很保守的,不太敢編很跨界的曲子,但不久後就開始不安分了,想要利用程式控制音樂盒的特性,來製造一些原本不太可能出現在音樂盒上的東西,於是選曲的方向開始轉往「不太像音樂盒」的曲子,反正只要打得好就會變成「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經過了幾首流行歌曲的嘗試之後,決定選一首經典但從來沒有在音樂盒上出現過的流行歌:宇多田光First Love。
差不多是這個時候學會了在APP編曲介面中「微挪一小格」音符的功能,所以開始可以做出刷和弦的效果了,也是這首歌的前奏能夠複刻出原曲風味的關鍵技術突破。這首歌從小聽到大,從來不會覺得退流行,很耐聽,雖然N20無法讓我實現升key的編曲,但是稍微trim過一下,作為音樂盒作品反而剛剛好,連我自己聽了都覺得很滿意。這也是我第一首Hit,播放次數跟收藏次數都不錯,但很奇怪的是都沒有留言(笑),希望如果有同好對這首歌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讓我知道!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從上次First Love打出了連自己都喜歡的作品之後,沉澱了一小段時間,還是要繼續追求成長與突破。此時期,曲庫內的作品幾乎都是慢歌為主,興許是因為配合機械構造的限制,所以選慢歌是合理且安全的做法。但我總有個想法,覺得要讓音樂盒的曲子也能展現出速度感,所以終究還是挑了一首快歌,而在這不久前我跟太太打太鼓達人,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片頭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感到印象最深刻,於是我就不出意外的選了這首,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可以打成音樂盒的曲子。
首先要避開太多連續音,而這首曲子原本的旋律就可以達成,不需要多做改編,移調到C大調也沒遇到什麼問題,都在音域範圍內,所以主旋律就搞定了;然後是左手的部分,根音、節奏架出來,而這方面恰好得力於太鼓達人,因為只要模仿鼓點的譜面,再用耳朵去校正,就能抓到關鍵的拍點!這首編曲如果跟我之後的作品比較,當然是顯得生疏,但聽過原曲的人一定會知道敲出來的音符對應到什麼東西!這就是還原度的重要性,而我也是在這首歌上初次感到,需要重複聽過十幾遍、幾十遍,不斷把音符與節奏修正到自己聽起來也是舒服的,才能成為滿意上架的作品。
產品穩定性與售後服務
或許是因為機械構造的成熟,從N20到N40的音樂盒都非常穩定耐用。客服非常好,因為是台灣廠商,溝通起來完全沒有障礙。真的要說遇到什麼問題,大概就是App在iPad mini上面偶爾會遇到閃退,所以需要養成打譜隨時存檔的習慣,除此之外,目前沒有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希望APP可以持續優化的小建議
我希望之後可以考慮針對大尺寸的平板電腦開發App介面,因為現在的App是針對iPhone的尺寸在開發的,而到了iPad這種產品上面,則是使用單純的放大功能,這樣很可惜,因為沒辦法善用大螢幕的功能,橫向讓譜面一次可以呈現的小節數更多、直向讓40個音的高低音可以不用反覆上下滑動,在編曲時能夠一目盡收譜面的音群,對於編曲時的平衡會很有幫助。
另外也希望可以有朝一日出現「輸出譜面PDF檔」的功能,讓我們編好的譜面可以真的印成紙帶,或許可以拿去一些古董機上面操作!(備註:此新功能已應客戶許願開發完成上線!歡迎閱讀本篇操作說明)
我為何熱愛編曲,卻沒成為音樂人?
我特別想分享一些「沒有成為音樂人」的心情。相信台灣學過音樂的人很多,但最後能夠演奏的人卻很少,其實學音樂不難,但學好很難,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跟耐心反覆練習克服學習曲線。
但是部分家長把學音樂當成一種陶冶、培養興趣,甚至是作為升學履歷當中的才藝去「投資」,如果真的有孩子學出興趣也練得很好、願意練習,結果父母通常反而是更擔心的,因為不希望孩子花那麼多時間在「興趣」上面,更不希望孩子走這條路,這種東西是拿來加加分,玩玩就好。在廣大的學音樂兒童當中,真正喜歡又能夠得到支持,把音樂當成專業去長期培養的孩子,其實少之又少。
因此在台灣學音樂,中斷的原因最常見的通常有兩種,一是家人只希望你點到為止,二是自己不願意反覆練習克服學習曲線。而我呢?如果期待聽到什麼家庭革命、懷才不得續、被XX耽誤的音樂家之類的故事,恐怕得失望了,因為其實我兩種都有:國中的我,說不想練鋼琴、不想再學的時候,基本上是父子雙方都鬆了一口氣。
我不是沒音樂天分,是沒下定決心花時間練習
雖然在那之後我也沒有完全斷絕音樂的接觸,但我都是換一個樂器,摸幾下很快就上手,卻都沒有繼續練到很專精。這終究是因為,一個樂器要到可以公開演奏、曲隨心轉的程度,需要的是持續不間斷的大量練習。
我有耳朵、音準、或許還有合聲腦,還有稍高於常人的音樂性,但是終究沒有去把它們磨到更高的境界。
合唱團算是對我的先天條件來說最好的歸屬,最後唱了幾年合唱團,在進醫院之後,就真正再沒有正式的音樂活動,留下的卻是清楚記得,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人勸你「那個只是興趣而已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在上面」,畢竟我們是吃著責任優先的教條長大的。
再說音樂演奏與練習這件事,四個分開計算的三十分鐘,跟一段連續兩小時的意義並不一樣,而堅持每天兩小時,跟一週一次大半天,意義也不一樣。
你所看到那些所謂「多年後再次拿起樂器」還可以侃侃而彈,琅琅上手的,一定是小時候真的有下夠功夫,而沒下夠功夫的人,八成不會讓你知道他學過。
我沒有在可以恣意練習的階段把基礎打好,而到了我下一次能夠有這樣的時間,大概身體跟腦袋都不可能跟上了,所以我平常真的,不太會跟人提起我學過什麼樂器這種事,直到自動化音樂盒的出現。
零碎時間的創作自由:自動化音樂盒給隱性音樂人的舞台
自動化音樂盒,是你編曲給它演奏;編曲這種事情就是,你可以躲在浴室、床上、值班室默默的磨劍,用耳朵去修正編出來的成果,一遍又一遍,直到聽起來滿意,拿得上檯面。
樂理底子差異雖然對編曲有所影響,但是編曲最棒的是可以累積,就算一次只打一個音,累積起來還是可以形成一首曲子,而不像演奏需要追求當下的完美與一氣呵成,這對時間零碎的人來說是很有價值的。
就像如果沒開放零股交易前,我沒辦法一次買一張台積電,錢也會在存到一張之前就被迫轉用在更迫切的需求,但用零股的方式一股一股慢慢存,終於也會有一天累積到一張的。
於是,本來覺得這輩子的音樂緣大概就是聽聽CD、去KTV唱唱歌,一種「就這樣了」的概念,與其說是看開,更像是知道不該去奢求不切實際的光芒。
但MuroBox的出現改變了這個情況,我的小小能力是可用的,而且可以累積起來,一次一點點,我不需要是很活躍的音樂家,也可以很自在地慢慢累積創作成果,直到今天累積出了一串播放清單,不敢說是大師,但是很滿足是真的。
如果有人看到我的累積覺得很厲害,那是因為我不求業績的打自己喜歡的歌,用時間去換來的。每個人累積的速度不一樣,但打下來存好檔的譜面不會背叛你,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把它再推進一點點。希望對「留下自己創作痕跡」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累積一些什麼!
我對 Muro Box 的評價
我很開心這樣一台作工精巧、集各種技術於一身的機械精品,可以如此進入我的生活,調劑了平時工作與育兒之外的時間,編曲是一種既舒壓又有成就感的休閒娛樂。除了自己很喜歡這款音樂盒之外,也希望能讓更多像我這樣「心裡有音樂卻沒有演奏能力」的人,可以在這裡找到創意的出口,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叮叮咚咚,我們下首曲子見!